日前,一艘大型遠洋集裝箱船停靠在離前海西邊不遠處的大鏟灣港口,碼頭公司工人有序地把滿載電子產品的集裝箱裝運到船上。大批“深圳制造”由此遠渡重洋,銷往歐美等國際市場。大鏟灣碼頭(一期)副行政總裁戚斌現場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深圳及珠三角企業選擇從這里進出口,帶動大鏟灣港口業務量上升。
盡管全球經濟形勢嚴峻,外貿需求疲軟,但深圳西部大鏟灣港口卻實現逆勢增長。戚斌說,最重要的原因是便利的通關環境。深圳海關與深圳檢驗檢疫部門在大鏟灣港口力推關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并推行無紙化通關改革,大大提升了港口的吸引力。
據統計,大鏟灣海關去年實施“一次查驗”以來,共查驗貨物2041票,6540標箱,為企業累計節約成本159萬元,貨物平均通關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大鏟灣海關不僅是深圳地區首個關檢合作“三個一”試點單位,而且是全國首個水運新艙單系統上線的海關。同時,大鏟灣海關推出24小時預約通關、“延時通關”、“跨境快速通關”等便利措施,吸引了更多國際大企業在此通關。
大鏟灣港口優勢正在進一步凸顯。大鏟灣碼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廣深沿江高速的開通,使大鏟灣港口實現了與廣州乃至珠三角腹地的無縫對接,毗鄰深圳機場新航站樓以及明年底“深中通道”的開工建設,也有助于大鏟灣港口區位價值的提升,珠三角企業將更多選擇經大鏟灣港口進出口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