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日前在物流供應鏈整合與創新論壇上指出,我國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近年來受到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穩步提升。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影響,也是應對新時期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我國物流業正在進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
物流業在“新常態”發展階段呈現出溫和增長、高成本、以內需為主要增長動力、整合創新等特點。
行業進入溫和增長階段
何黎明指出,物流業結束了過去十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逐步放緩到9%左右。今年一季度,社會物流總額47.8萬億元,可比增長8.6%,比去年同期回落0.8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3.9萬億元,同比增長8.5%,比去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預計未來一段時期,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增速將維持溫和增長。
他同時表示,物流業在服務業中的支柱地位較為穩固,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長期維持在15%左右。物流業進入溫和增長階段,長期掩蓋在高速增長下的一系列問題開始浮現,倒逼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資源要素進入高成本時代
何黎明表示,物流用地依然緊缺。2013年,全國工礦倉儲用地21萬公頃,僅增長3.2%,低于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增長幅度。據中物聯抽樣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物流地價普遍超過80萬元/畝。燃油價格高位運行。2013年汽油價格比2009年上漲了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勞動力成本高企。物流企業反映,自2010年以來,企業勞動力成本年均上漲幅度在20%左右,企業“員工荒”現象較為普遍。
環保成本也逐步顯現。2013年,國務院發布“史上最嚴厲”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多地出現車輛限行政策,并有逐步擴散趨勢,極大地影響了城市貨運車輛通行。
何黎明表示,資源要素成本持續走高,依靠資源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式增長方式難以為繼。
內需成為增長主要動力
近年來,與內需相關的社會物流需求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一季度單位與居民物流總額可比增長32.1%,遠高于工業品和進口貨物物流總額的增長速度。受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帶動,電商、快遞、快運、食品、電子、快消、醫藥、冷鏈等物流細分市場保持較高增長態勢。
今年一季度,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6億件,同比增長51.9%,未來一段時期仍將保持50%以上的增長速度。
截止2013年底,全國冷庫儲存能力總計超過2400萬噸,同比增長約13.6%,社會投資熱度依然不減。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商物流迎來重要發展機遇。2013年,網絡購物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2.57萬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超過4500億元,同比增長27.6%;移動購物市場超過640億元,同比增長140.8%。未來一段時期網絡購物特別是移動購物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對物流服務的規模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合與創新助推轉型升級
何黎明指出,物流業的核心價值就在于整合,這也是現代物流業區別與傳統的運輸、倉儲行業的主要特征。領先企業通過流程再造、兼并重組、聯盟合作等多種方式,加快功能整合、組織整合、信息整合和平臺整合,挖掘物流整合潛力,發揮資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近年來,在公路貨運市場,出現了傳化公路港、林安物流、卡行天下等一批平臺整合型企業,集中分散的貨運資源,提升了市場的集約化水平。當前,創新驅動已經成為我國物流業的重要支撐,領先物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集成創新、制度創新,打造戰略競爭新優勢。順豐速運推出快遞 電商協同發展模式,加速與電商滲透融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戰略共享。海爾日日順物流推出“送裝一體化”服務模式,打造四網融合核心競爭力。淮礦物流推出平臺 基地供應鏈管理模式,提升大宗商品流通組織化程度。
此外,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的信息技術,給物流業帶來了重大變革和新的挑戰。專業化、一體化、個性化的物流模式創新,引領企業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
物流基礎網絡初步成型
根據“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到2015年,我國綜合交通總里程將達到490萬公里。2013年末,我國公路總里程達435.6萬公里,已經接近“十二五”期末450萬公里的目標。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3萬公里,與“十二五”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今年以來,國家提出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推出了8000億元的投資計劃,鐵路建設正在進入集中釋放期。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將基本完成,運輸結構逐步均衡,為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物流園區有效推動產業集聚,引導物流節點布局,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方面,普洛斯一直是我國物流園區領域的標桿企業。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設施網絡平臺的建設,致力于物流資源的整合,來推動社會綜合成本的節約。
截至2013年底,普洛斯在我國已經擁有超過1200萬平方米的倉儲設施,為我國物流園區網絡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去年出臺的《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確定了29個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和70個二級布局城市,為物流園區加快網絡化發展制定了基本藍圖。總體來看,我國物流基礎網絡初步成型,對行業的制約作用逐步消退,依托物流基礎網絡的創新將逐步加快。 |